33地图-→ 重庆璧山县地图[切换城市]-→ 三维地图 网站简介:提供城市三维/卫星/电子地图、区县/街道/乡镇地图、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重庆地图 辖区: 【渝中地图 | 大渡口地图 | 江北地图 | 沙坪坝地图 | 九龙坡地图 | 南岸地图 | 北碚地图 | 万盛地图 | 双桥地图 | 渝北地图 | 巴南地图 | 万州地图 | 涪陵地图 | 黔江地图 | 长寿地图 | 合川地图 | 永川地图 | 江津地图 | 南川地图 | 綦江地图 | 潼南地图 | 铜梁地图 | 大足地图 | 荣昌地图 | 璧山地图 | 垫江地图 | 武隆地图 | 丰都地图 | 城口地图 | 梁平地图 | 开县地图 | 巫溪地图 | 巫山地图 | 奉节地图 | 云阳地图 | 忠县地图 | 石柱地图 | 彭水地图 | 酉阳地图 | 秀山地图】 其他: 【地图下载】 【友链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


璧山县地图

城市概况及旅游简介

璧山县青龙湖

璧山县位于重庆市以西,东经106 °02'至东经106°20',北纬29°17'至29°53'。东西宽15.5公里,南北长66.5公里,县域面积915平方公里。东邻沙坪坝、九龙坡;南界江津;西连铜梁、永川;北接合川、北碚。璧山地处重庆西大门,是川东、川北、渝西各县市到重庆的交通要道。1995年7月成渝高速公路开通后,从县城以南15公里的青杠街道上高速公路至重庆(陈家坪),里程为23公里。

中文名称: 璧山县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重庆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乡
政府驻地: 璧城街道
地理位置: 重庆市以西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含有 璧山县 的地图(行政区划地图)
省/地市/区县/乡镇 简介
重庆璧山县地图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县至今,几度兴废,跨越了1200多年时间长河,称得上历史悠久;璧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代出过“抗疏贤臣”、“史志良才”,近代又有红岩英烈,抗美英雄,真可谓是人杰地灵;璧山,“环境皆山,两江夹送”,山川形胜,地势险要,扼渝州之咽喉,为重庆之屏障,有金剑山之雄,青龙湖之秀,凉亭,,璧山县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行政区划,璧山县 ……[详细]
重庆璧山县璧城街道地图 璧泉街道:辖原璧城街道华龙社区、文风社区、南关社区、牛角湾社区、双狮社区、新胜村、虎峰村、观音村、团堡村、大岚村、养鱼村、鹰嘴村等5个社区、7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文风社区金剑路208号(原璧城街道办事处驻地)。,,璧城街道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璧城街道行政区划,璧城街道 ……[详细]
重庆璧山县来凤街道地图 来凤街道:辖原青杠街道东街社区、西街社区、花园社区、孙河村、登凤村、普新村、安乐村、来凤村、魁塘村、三星村、鹿合村、四平村、新七村等3个社区、10个村的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4.48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东街社区新华路123号。,,来凤街道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来凤街道行政区划,来凤街道 ……[详细]
重庆璧山县八塘镇地图 璧山县八塘镇位于璧山县北大门,幅员面积65.26平方公里,距离县城37公里,北接合川市,东连北碚区,西邻铜梁县。辖10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34074人。一、自然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巨大  1、水资源  八塘境内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径流璧北河属于嘉陵江主干流,年径流量7884万M3。  2、矿产,,八塘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八塘镇行政区划,八塘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七塘镇地图 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距县城24公里,位于璧山县北部,距重庆主城区高速路42公里,璧北河贯穿七塘汇入嘉陵江。目前光纤宽带网已在全镇开通,村社公路四通八达,水、电、气、通讯十分便利,市政设施完善,场镇严格按规划建设,修建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鞋业广场,占地300亩的璧山县橡胶鞋业生产基地一期工程基本竣,,七塘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七塘镇行政区划,七塘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大路镇地图 大路街道:辖原大路镇的行政区域,共3个社区、14个村,幅员面积115.5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红石社区天前街13号(原镇0驻地)。,,大路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大路镇行政区划,大路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河边镇地图 河边镇位于璧山县西郊,距县城8公里,距重庆48公里,与铜梁县西泉镇接壤,国道319线穿境而过。幅员面积52.5平方公里,全镇辖6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49个村(居)民小组,2004年年末耕地面积19667亩,粮食总产量8473吨,总人口24542人。  河边镇物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千余亩,名特优产,,河边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河边镇行政区划,河边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福禄镇地图 福禄镇位于璧山县城西面。东临璧城街道,南连大兴镇,西连铜梁县华兴镇,北与河边镇、铜梁县西泉镇接壤。距县城11公里。全镇幅员面积40.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638米,梅江河贯穿全境,为典型丘陵地形。镇辖6个村民委员会,38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居委会,两个居民小组。全镇土地面积37815亩,其中耕地194,,福禄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福禄镇行政区划,福禄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大兴镇地图 大兴镇位于县境中西部,全镇幅员面积100.14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末总人口54492人,场镇人口4000余人。场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距重庆主城区40公里,是璧山的西大门,城丁路穿镇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具有发展经济的行天独厚,,大兴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大兴镇行政区划,大兴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正兴镇地图 金堂水库、梅河欢畅、白露翻飞,这是渝西美丽的正兴镇。正兴镇位于璧山县西南部,西与永川市相连,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口6公里,距县城27公里,距重庆市市中区4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75.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91亩,林地面积22803亩,到2005年场镇规划面积为1800亩。辖12个行政村,84个村民,,正兴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正兴镇行政区划,正兴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丁家镇地图 丁家街道:辖原丁家镇的行政区域,共3个社区、16个村,幅员面积85.12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铜锣社区振兴西路26号(原镇0驻地)。 ,,丁家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丁家镇行政区划,丁家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广普镇地图 位于璧南地区的广普镇,设场镇已逾150年。黄颠桥汉代石棺出土,证明我们祖先在东汉时期已在本镇生息发展。谢唯进在西班牙抗击法西斯的英雄事迹,更使该镇名扬海内外。  广普的场镇普兴社区,位于丁家镇至江津市的公路线上。全镇幅员面积47.15平方公里,总人口2.76万人。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家互通式立交桥仅1,,广普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广普镇行政区划,广普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三合镇地图 地理位置:  三合镇位于璧山县最南端,距县城38公里,南接江津,西连永川,幅员面积  35.98平方公里,西为低山,东为深丘,梅江河横贯全镇。土地面积23715亩,其中耕地面积17676亩。全镇辖7个村,109个村民小组,1个社区,总人口17263人,其中农业人口16471人。政府驻平安社区,场,,三合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三合镇行政区划,三合镇 ……[详细]
重庆璧山县健龙镇地图 璧山县辖乡。1954年为健龙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6公里。面积27.7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丁家、广普、江津公路在此交会。辖寨子、白果、玉林、卫林、沿河、小河、平桥、新桥、穿石、沙大、王家、画眉、陡内、殷家14个村委会和肖家嘴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健龙镇行政区划,重庆璧山县健龙镇行政区划,健龙镇 ……[详细]

县情概况

  

璧山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璧山,自唐至德二年建县至今,几度兴废,跨越了1200多年时间长河,称得上历史悠久;璧山,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古代出过“抗疏贤臣”、“史志良才”,近代又有红岩英烈,抗美英雄,真可谓是人杰地灵;璧山,“环境皆山,两江夹送”,山川形胜,地势险要,扼渝州之咽喉,为重庆之屏障,有金剑山之雄,青龙湖之秀,凉亭关之险,璧温泉之幽,被郭沫若先生盛赞为“黛山秀湖”;璧山,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有黄花之芬芳,巴缎之斑斓,来凤鱼之鲜美,璧山玉之刚润,不愧称“巴渝名区”。
  勤劳聪慧的璧山儿女,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之情,投入到璧山经济社会建设的大潮,绘就了一幅璧山继往开来的壮美画卷。正是:玉映重壁山映山,双河连江源为源。常思状元报国志,笑看璧玉谱新篇。
  而今,承载璧山厚重深蕴的人文历史,携“巴渝名区”之耀,“西部鞋都”之辉,一个繁荣、开放、文明、效率、平安、和谐的新璧山必将成为重庆和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历史沿革

  在五千年前,璧山就已有先民劳动生息。春秋战国时,县境为巴国地。周慎觐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江州县,今县域为江州县属地。据清同治4年《璧山县志》载:璧山“禹贡梁州之域,周为巴子国地,秦灭巴置巴郡为巴郡地,汉为巴郡地属益州,三国属蜀汉,晋为巴郡地属梁州,宋齐俱为巴郡地属益州,隋为巴江津二县地属渝州”。两汉时期,璧山境内经济发展已呈较高水平,来凤就设有驿站,成为成都至重庆的交通要道。东汉时期,璧山境内就已流行雕刻精美的画像石棺作为墓葬方式。
  璧山建县于东汉到蜀汉之间,名为常安县,隶属巴郡。《太平寰宇记》载:“蜀汉时,巴郡领县六 :江州、枳、临江、平都、乐城、常安。”这里说的枳,是涪陵;平都,是丰都;乐城,在南川、 遵义一带;临江,在现在的合川、北碚一带;常安,是璧山、永川、荣昌、铜梁、大足一带了,县府应该在王来驿(现在的来凤驿)。璧山这个地方当时是蜀将张嶷负责修复的驿道的地方,是蜀国去吴国的必经之地,也是紧邻巴郡(重庆)的屏障之一,常安县很宽广,因为东汉末年和蜀汉时期,这里兵祸连年,地广人稀。故在蜀后主刘禅降晋前废之,并入江州县,临江也废而并入江州,这时是江州县的辖区最大的时候,才应该是《词源》和《重庆府志》记述的那样宽广。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据唐《元和郡县图志》(公元806年)记载:“壁山县,本江津、万寿、巴三县地,……川中有一孤山,西北二面险峻,东南面稍平,土人号为重壁山(今茅莱山),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置县,因山为名。”唐置县时,隶属渝州,其时县域包括今县境全部及今永川区全境、铜梁东南部、北碚南面小部,沙坪坝和九龙坡中梁山以西部分、江津长江北岸, 县府驻地在壁山镇(今璧城街道)。
  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分壁山县西南部分地置永川县。
  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渝州改名恭州,壁山县隶属恭州。
  南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壁山县属之,县辖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元初,壁山县屡遭兵灾。
  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以壁山“地广人稀”并入巴县。
  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复置壁山县,属重庆府,原辖地不变,分为十里百甲,龙溪里、普安里、燕平里、磨滩里、壁山里、水东里、枫香里、横山里、登云里、沙山里为县十里, 县府驻地壁山里(今璧城街道)。
  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壁山改壁为璧,称为璧山。究其原因,是“昔人云四山如璧,又云山出白石,明润如玉,故名璧山。”(明朝江朝宗《新建璧山县记》)。
  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以“户口尚少,停壁山县铨,以永并治之”(即由永川县代管)。
  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复置璧山县,隶属川东道重庆府,原辖地基本不变。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县府驻地改名本城场(今璧城街道)。
  民国3年(公元1914年),璧山县属四川省东川道。
  民国4年(公元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撤销道,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公元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县府驻地更名为璧山镇。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四川省下设行政督察区,璧山县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驻地璧山县,辖璧山县、巴县、永川县、江津县、江北县、合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大足县、铜粱县、北碚管理局。
  1940年,县府驻地更名为城中镇。
  1949年12月1日,璧山县解放,属川东区巴县行政专员公署管辖(巴县专署),驻地巴县,辖巴县、璧山县、江津县、永川县、合川县、江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北碚管理局、綦江县、南川县、长寿县和涪陵县。 璧山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从民国初年到民国末年璧山县所辖的大部分乡镇已划入巴县及周边县,其中现在发展比较好的镇有北碚区歇马镇,九龙坡区含谷镇、白市驿镇和西彭镇,江津区的双福镇,沙坪坝区的陈家桥镇、西永镇、虎溪镇以及1952年划出的青木关镇等。
  1949年12月20日,巴县行政专员公署改驻璧山,更名璧山行政专员公署(璧山专署),辖地不变。
  1950年12月,县府驻地更名城关镇。
  1951年4月,璧山专署驻地迁至江津,改名江津专区,江津县、璧山县、巴县、永川县、合川县、铜梁县、荣昌县、江北县、綦江县、大足县属之。
  1952年,璧山所辖青木关镇(现属沙坪坝)、转龙乡划入北碚。綦江、长寿、江北划入重庆。
  1953年,巴县、綦江县、江北县再划归江津专区。
  1960年,江津专署驻地迁往永川,璧山属之,巴县、綦江县又划入重庆市。
  1968年,江津专区更名江津地区,璧山属之。
  1976年1月,江津地区江北归入重庆,将绵阳地区的潼南县划入江津地区,辖江津县、璧山县、永川县、合川县、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大足县(称之为江八县)。
  1980年3月,在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区、八塘区、城郊区(后改名甘棠区)、大兴区、正兴区、来凤区、丁家区等七区,1个区级镇(城关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1981年,江津地区更名为永川地区,璧山属之。
  1981年5月,城关镇更名为璧城镇。
  1983年4月1日,永川地区与重庆市合并,璧山县属重庆市辖。
  1985年将人民公社改为乡。
  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1997年,璧山县面积913平方千米,人口59.2万。辖璧城、狮子、河边、福禄、大兴、丹凤、来凤、青杠、丁家、广普、三合、马坊、正兴、石院、大路、蒲元、保家、六塘、八塘、七塘20个镇;梅江、龙江、健龙、云坪、五龙、依凤6个乡。县政府驻璧城镇。同年11月17日,蒲元镇政府驻地从蒲元场迁移到马家桥(渝府[1997]77号)。

乡镇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608473人,其中:璧城镇92146人、狮子镇21049人、河边镇25824人、福禄镇20963人、大兴镇26136人、丹凤镇22111人、来凤镇38422人、青杠镇29550人、丁家镇42935人、广普镇15334人、三合镇17358人、马坊镇23992人、正兴镇22964人、石院镇17939人、大路镇27530人、蒲元镇15133人、保家镇16066人、六塘镇12723人、八塘镇18001人、七塘镇20221人、梅江乡11669人、龙江乡12521人、健龙乡14399人、云坪乡11661人、五龙乡13718人、依凤乡13135人、青龙湖未批镇4973人。
  2001年3月20日,青?镇更名为青杠镇,其管辖范围和镇政府驻地不变(渝府[2001]43号)。
  2002年,璧山县辖20镇、6个乡,37个居委会、453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60.9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4万人。

下辖村镇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渝府[2003]283号)同意璧山县将20个镇、6个乡调整为2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1个乡,2010年5月2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0〕44号文件《关于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的请示》(璧山府文〔2010〕30号)批复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调整后,璧山县共辖13个镇街,其中11个镇、2个街道。经济中心北往南为璧城街道办事处,青杠街道办事处,丁家镇。
  一、撤销10个镇、5个乡:
  璧城镇、蒲元镇、狮子镇、青杠镇、来凤镇、马坊镇、石院镇、丹凤镇、保家镇、六塘镇、龙江乡、云平乡、
  梅江乡、依凤乡、五龙乡。 
  二、新建2个街道:
  璧城街道,辖原璧城镇、蒲元镇和狮子镇双狮、福里桥两个社区居委会及石堡、华龙、观音塘、高石、扦子、
  虎峰、泥河、泰山、新胜9村所辖区域;
  青杠街道办事处,辖原青杠镇、来凤镇和狮子镇莲花、新裕、新合、上羊、二龙、塘坊、棕树7村所辖区域。
  三、调整8个镇、1个乡的行政区域:
  八塘镇,辖原八塘镇、五龙乡所辖区域;
  七塘镇,辖原七塘镇、依凤乡所辖区域;
  大路镇,辖原大路镇、保家镇、六塘镇和河边镇涪陵村第8、第9两个村民小组所辖区域;
  大兴镇,辖原大兴镇、丹凤镇和梅江乡所辖区域;
  正兴镇,辖原正兴镇、石院镇所辖区域;
  丁家镇,辖原丁家镇、马坊镇所辖区域;
  广普镇,辖原广普镇、云平乡所辖区域;
  河边镇,辖原河边镇除涪陵村第8、9两个村民小组以外的所辖区域;
  健龙乡,辖原健龙乡、龙江乡所辖区域。2010年5月27日,重庆市政府渝府〔2010〕44号文件《关于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的请示》(璧山府文〔2010〕30号)批复撤销健龙乡,设立健龙镇。健龙镇管辖原健龙乡行政区域,镇政府驻原乡政府驻地。
  四、保留2个镇的行政区域:
  保留福禄镇、三合镇的所辖区域。
  唐置璧山县时,县署在今璧城街道。清雍正七年复置璧山县制时,因县城残破,衙署无存,短时寄治来凤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县令奉文在今璧城重建。此后,民国时的县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一直在今璧城街道。

自然地理

  璧山县地质构造属川东南弧形构造带,华蓥山复式背斜中的温塘峡背(东山)与沥青峡背斜(西山)之间。据清同治四年《璧山县志》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外高中平”。境东有缙云山,西有巴岳山,东山、西山为天然屏障,海拔分别在 500-810米和500-885米之间,两山夹一槽,中部系丘陵地带,海拔在270-400米之间。东西山面积约16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7.6%,丘陵面积753平方公里,占82.4%。县域地表水属外流水系,有大小溪河75条。其中,璧南河系长江一级支流,全长73.1公里,在江津油溪注入长江;璧北河全长37公里,在北碚澄江注入嘉陵江;梅江河流经璧山西部各乡镇,全长53公里。境内植物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植被以常绿针叶林为主,竹林次之。常绿针叶林以马尾松为主、杉柏为辅。森林面积329799亩,县城公共绿地面积164416平方米。
  璧山县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春旱、夏热、秋迟、冬暖、无霜期长以及风速小、湿度大、日照少、云雾绵雨多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39.7℃,极端最低气温2.3℃;年平均降雨量1231.2mm;年平均日照时数911.5小时;年平均风速1.6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无霜期337天。

自然资源

  璧山县幅员面积91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1770亩,人均耕地面积0.83亩。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次为紫色土。现有矿产煤、铁、石膏、天然气、重金石、页岩、石英砂、瓷土等。其中石膏、石英砂、石灰石、页岩等建材矿产配套产出,规模大、品质高,开采条件好,属地区优势矿产。
  璧山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开辟出一批市风景旅游区,有白云湖风景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站口青杠街道。国家级森林公园青龙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北29公里处的云雾山,为市级风景区。金堂湖风景区,位于县城西35公里处的正兴镇,主要景点是重庆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天主教堂“露德堂”,占地30亩,历时百年至今完好无损。闻名海内外的“来凤鲜鱼”,在位于县城以南19公里的原来凤镇(现属青杠街道),有近100个品种鱼味,不少文人墨客和海内外来宾都以品尝来凤鲜鱼为快,并竞相撰文泼墨题词。
  璧山传统的土特产品有“璧山土布”、“璧山干酒”、“玉麟锦缎”、“青杠板栗”、“大路黄花”、“天池银丝粉”,现代的璧山微雕、皮革皮鞋、“璧玉一号”优质梨、璧山财兔、风味源板兔、“白云湖”板鸭等名扬国内外。

旅游资源

  璧山史称“巴渝名邑”,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历史上曾出过“双状元”、“六翰林”。古时就有“璧山八景”,即“金剑晴雪”、“东林晓钟”、“觉院夜雨”、“茅莱仙境”、“圣灯普照”、“虎峰马迹”、“凉伞云遮”、“石泉凝脂”。 璧山全县共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境之内,还有36座古寨、95处古墓。位于璧城街道中央的文庙“大成殿”古朴、壮观,有194朵如意斗拱,重檐大屋顶琉璃建筑屹立在凤凰山脚下,与文庙广场、小东门状元桥连成一线;历年发掘的17具汉画像石棺,雕刻精美,名冠巴蜀,其中一具迁入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梅江朝元寺的明代石牌坊、青杠的清代河氏百岁坊也是璧山名声颇著的珍贵文化遗存。
  除古庙、古牌坊、古石棺外,璧山还有古教堂(正兴金堂湖天主教露德堂)、古寨(云坪乡的云坪古寨,青龙湖的古老寨、铁围寨,白云湖的云台寨,凤湖仙山的大茅寨、五云寨,缙云后山的云峰寨)、古关(金剑山、凉亭关、白云湖渝西老关)、古民居(来凤翰林院)、古墓葬(汉代崖墓群)、古碑刻(金剑山、茅莱山的古碑刻)、古生物化石(大熊猫化石、恐龙化石)、古戏曲民俗(龙灯、狮灯)等众多文化遗存。

区划沿革

  宋《元丰九域志》记载:“璧山,州西一百里,三乡、双溪、多昆、含谷、王来、依来五镇。”
  清同治《璧山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复置璧山县后,全县分为十里百甲,龙溪、普安、燕平、磨滩、壁山、水东、枫香、横山、登云、沙山为县十里。” 清初,全县改编为二里十三甲。乾隆二十四年(1795年),巴县缙云山(包括北温泉)以西之西祥里(后更名为依来里)划归璧山,全县便有磨滩里(福禄里,简称福里,在县中部)七甲,登云里(简称登里,在县南部)六甲,西祥里(依来里,简称依里,在县北部)八甲,共三里二十一甲。
  清光绪初年,全县辖三里37场5段。
  民国初年,县仍沿袭清末的行政区划,实行里、甲制。
  民国4年(1915年),增设临江场,全县行政区划改为38场5段。
  民国24年(1935年),试行新县制,全县行政区划为3个区,40个联保和1个试验乡。
  1949年12月1日,璧山解放。县人民政府决定,全县行政区划为6个行政区,第一至第六区区政府分别驻城中镇、大兴乡、来凤乡、丁家乡、大路乡、八塘乡。
  经过1952年、1953年、1955年、1956年、1958年、1977年、1978年数次变更后,到1980年3月,全县行政区划为7个行政区(大路、八塘、城郊〈后改名甘棠〉、大兴、正兴、来凤、丁家等七区),1个区级镇(璧城镇),1个乡级镇(来凤镇),38个公社。 1985年将人民公社改为乡。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调整为20镇6个乡。
  2003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为现行的两个街道、10镇、1乡。即璧城、青杠2个街道和丁家镇、三合、广普、正兴、大兴、河边、福禄、七塘、八塘、大路等10个镇及健龙乡。全县计34个居民委员会,151个村民委员会。城镇建成区面积21.6平方公里,县政府驻地璧城街道,城区面积8平方公里。

社会经济发展

一、 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492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7.2%,增速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776万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723200万元,同比增长20.2%;第三产业增加值311952万元,同比增长13.8%。按常住人口计算,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786元,同比增长23.9%。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8:63.7:27.5。与上年相比,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4、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8.7%,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消费品价格上涨6.9%;非食品价格上涨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6.5%;工业品价格下降0.5%。在消费品价格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5%。其中水产品价格上涨21.0%,粮食价格上涨7.4%,鲜菜价格上涨29.7%,鲜蛋价格下降5.6%,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10.3%,猪肉价格上涨6.3%。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40.72万人,比上年增加0.29万人,同比增长0.7%。全县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612人,同比增长31.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2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1%,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培训农村劳动力584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7163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总人数达到184622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4992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0%。其中农业总产值66807万元,同比增长6.5%;林业总产值2393万元,同比增长8.0%;牧业总产值78061万元,同比增长8.4%;渔业总产值6362万元,同比增长20.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1369万元,同比增长6.0%。全年水果、蔬菜、禽兔、花卉苗木四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92850万元,同比增长25.6%,其总量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59.9%。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538公顷,同比下降0.9%。油料种植面积1420公顷,同比增长37.6%。蔬菜种植面积15093公顷,同比增长1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542753万元,同比增长26.9%。实现工业增加值665997万元,同比增长21.0%。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7.6%。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07户,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44028万元,同比增长32.6%,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42181万元,同比增长44.2%;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01847万元,同比增长27.1%。21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08787万元,同比增长23.0%。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6.9%,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131003万元,同比增长9.4%,其中实现利润85544万元,同比增长5.9%。
  全县纳入统计范围的建筑企业有44个,其中三级以上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32家,三级以上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2.3万平方米,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8730万元,同比增长17.2%;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203万元,同比增长1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7132万元,同比增长32.5%,增速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603752万元,同比增长34.2%;房地产开发投资123380万元,同比增长25.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173688万元,同比增长56.2%;集体经济投资13571万元,同比下降59.4%;私营个体经济投资499442万元,同比增长73.2%;其他经济投资29138万元,同比下降72.8 %;外商投资11293万元,同比增长156.0%。按行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6916万元,同比增长59.6%;第二产业投资372912万元,同比增长28.4%;第三产业投资327304万元,同比增长35.9%。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369442万元,同比增长30.8%。
  全年45家房地产企业共完成投资123380万元,同比增长25.0%,增幅比上年回落28.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76445万元,同比增长75.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98.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0%。其中:新开工面积135.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住宅施工面积15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5%。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0%。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达1520.372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6.26公里,二级公路162.31公里,三级公路32.45公里,四级公路527.912公里,等外级公路781.44公里。全县车辆拥有量10369辆,其中城内公共汽车30辆,出租汽车147辆。全社会公路客运量3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4.0%。全社会公路货运量866万吨,同比增长15.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8987万元,同比增长0.5%,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185万元,同比下降1.1%;电信业务收入16802万元,同比增长0.7%。拥有固定电话用户83208户,小灵通用户18193户,移动电话用户241030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1358户。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576万元,同比增长21.5%,增速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75362万元,同比增长24.0%;农村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4214万元,同比增长19.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293141万元,同比增长20.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2960万元,同比增长28.1%;其他行业零售额3475万元,同比增长14.3%。

七、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3436万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进口总额902万美元,同比增长10.6%;出口总额2534万美元,同比下降12.7%。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39个,同比下降41.8%;当年招商引资合同资金2345230万元,同比增长3.5倍,实际到位资金30915万元,同比增长35.9%。

八、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年末全县拥有县级学会、协会26个,会员13528人。市级技术中心6个,高新技术企业9家,重点新产品28个,全年全县共获得专利授权76件。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站13个,电影发行公司1个,歌舞厅65个,综合性体育中心1个,体育馆3个。承办全国性体育比赛1次,市级体育比赛3次。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公办学校82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小学56所,教师进修校1所,中职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在校学生71982人,全年学校招生18189人,毕业生18051人。年末全县拥有各类民办学校2所,其中初中1所,中职1所。拥有在校学生634人,全年学校招生419人。年末全县拥有幼儿园85所,其中民办44所。在园幼儿13327人,其中民办4422人。大中专上限人数2664人,其中本科上限人数1469人。
  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32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进修校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545张。卫生技术人员129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51人,注册护师、护士323人。2008年卡介苗、糖丸、白三联、麻苗接种率分别达100%、98.56%、97.14%、98.56%;流脑、乙脑接种率分别达92.38%、95.24%;乙肝接种率96.67%;产妇住院分娩率98.6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34‰。


 
 世界都市:
(以国际公司的“高级生产者服务业”供应,如会计、广告、金融和 法律为城市排名) )
青岛网络警察 中国互联网协会 好耶广告网络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 

110报警服务 无线互联网业自律 

同盟
为了方便下次访问,请牢记【33三维地图】网址www.33map.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Copyright©2011 中国三维地图网(www.33map.net)-33地图 蜀ICP备05005342号
All rights reserved